接着,王升笠交代了全部情况:3月15日下午,王升笠在单位上班时接到一个电话,对方说他叫袁海鸣,在钱塘江制冷设备厂工作,和王已故的伯父很熟,因他将调编组站干活,所以想和王升笠认识一下,请王今晚在“楼外楼”吃饭。王升笠本是个贪杯之徒,当下立刻一口答应。
当晚6点半,王升笠赶到“楼外楼”时,袁海鸣已经在门口等着了。两人入席,袁海鸣点了许多菜,令王升笠大快朵颐。酒酣耳热之时,袁海鸣提出托王升笠办一件事:骑车和诸志岱开一个“玩笑”,把诸的自行车搞翻掉。这件事办妥,给王升笠500元钱。王升笠一听,喜笑颜开,当场应允。
3月17日中午,袁海鸣在外面给王升笠打电话,让他下午准备行动。袁海鸣这天应上夜班,但他在下午来了一趟编组站,从机务段仓库领了特购的三盒银焊条。袁进“663工程”卡子时,王升笠已等在对面货车那里,袁朝他打了个暗号。袁海鸣出来后没几分钟,诸志岱就骑着自行车出来了,于是,王升笠和诸志岱开了这么一个“玩笑”。
当天晚上,袁海鸣来上班后,立刻付给王升笠500元,并一再叮嘱他守口如瓶。
讯问结束后,牛仲水等人分析了王升笠的交代内容,认为基本可信,于是决定传讯袁海鸣。
袁海鸣上夜班,要到7点钟才来编组站。此时是5点钟,还有3个钟头,是等他来上班了再传讯还是即刻找他?牛仲水权衡再三,作出决定:事不宜迟,立即传讯!
正要向编组站站部要车,忽然接到袁海鸣家所在地派出所打来的电话:袁海鸣去派出所,称其对诸志岱之死负有责任,主动投案自首。
啊?!
袁海鸣被侦查员用一辆中吉普从派出所载到编组站,在王升笠坐过的那个位置上落坐。在他对面桌子后面坐着的,是副处级侦查员牛仲水和两个助手。
讯问采取非正式形式,牛仲水一上来只问了问姓名,就说:“袁海鸣,既是自首,那还是听你先说吧。你把你要自首的情节、动机都详详细细说一遍。”
袁海鸣显得从容镇定,点点头,便一五一十谈起来:
袁海鸣和诸志岱,原本就是认识的。60年代初,浙江兴修全国闻名的新安江水电站时,袁海鸣、诸志岱都作为杭州市的技术尖子,借往工地工作了3个多月。袁海鸣在和诸志岱这段时间的相处中,惊奇地发现这位五十来岁的老钳工竟是一位机械加工方面的全才。从新安江回来,袁海鸣曾对人说:“杭州有铁路局的诸志岱在,我姓袁的永远冒不了尖!”
尽管这样说,袁海鸣还是暗下决心,要和诸志岱别苗头。这几年里,他业余攻读大学机械专业科目,并苦练车、钳、钅包技术,水平有长足进步,曾赴江苏主持建造一个市级机械项目,被当地称为“专家”。这次搞“663工程”,以制冷设备为主,袁海鸣是这方面的行家,早已“窗户里吹喇叭———名声在外”,上级部门考虑的头一个人选就是他。(待续)